7月22-23日,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第五次“游学”在上海开讲。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关晓瑞出席本次活动。本期课程聚焦“新时代新材料 新赛道”、“纺织品功能性测试”、“化纤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等课题,并组织学员前往东华大学、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东方国创先进纺织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参观学习,为行业内求知若渴的各领域才俊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提升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院士以“新时代 新材料 新赛道”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分享了新时代下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意义,讲解了分子设计到高分子微结构的演变过程,解读了碳纤维与复合材料、高隔热陶瓷纤维棉、仿月壤玄武岩纤维、超轻气凝胶等空天应用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方向,并探讨了全球最前沿的科学问题、能量储存的未来,以及“力-光”转换纤维、光纤植入、多维度杂化半导体纤维、声学纤维与智能织物、极端环境用纤维等新赛道带来的新机遇。朱美芳指出,重视化纤工业,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纺织化纤产业体系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未来要持续推进新纤维新材料,因为它们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5G等新赛道产业的基础。
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丁若垚博士/高工在“纺织品功能性测试”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纺织品功能性测试即纺织品自身的基本使用价值外的特殊功能,主要包括“水、电、虫(微生物)、热”四种功能以及保健和舒适性等几种功能性纺织品。分享了包括纺织品防水的基本原理、防水面料的三种等级测试、透湿性及透气性测试、吸湿速干性能、抗静电性能、抗菌、防螨、防蚊、抗病毒等测试标准及效果等系列干货。此外,丁若垚还讲述了外接触冷暖感测试、负离子、远红外等更多新技术和新测试方法。他强调,通过纺织品功能性测试,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纺织品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这将对企业发展和长期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标准化室副主任李红杰高工在“化纤标准化现状与发展趋势”主题演讲中,就纤维的标准与标准化、标准化现状、标准化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分享。从标准分类、特性、存在形式、作用等基本信息,国内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程序,标准立项及答辩时应注意的问题,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十四五”时期标准化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等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解读。李红杰指出,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标准区别于科研项目和专利,是一种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要加强标准预研工作,重视标准质量。同时她还表示,我国标准的技术参数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相比,处于基本一致甚至更为先进的水平,但化纤标准化检测手段和方法的覆盖面与实际需求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高性能纤维水平还需持续不断提升。未来将继续加强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研制力度,加强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高性能纤维、可降解纤维材料五大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ISO国际标准与标准外文版工作,加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约束,重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修订工作。
理论学习之余,学员们还深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东方国创先进纺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研发趋势。
为增加学员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整个培训班的学习效果,在本次课程期间,来自机械、色母、纤维及国家纤维创新平台的学员进行了交流分享。丰富多元的纺织高训班课程,让学员们深入学习和探索到了各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专家及同行的互动和交流,经验和智慧共享,促使学员们在未来商业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卓越的领导力,引领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目前,2024纺织高训班招生工作已经开始,期待更多纺织同仁加入我们,共同推动纺织行业的创新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