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13日,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第六次研学之旅来到中国家纺名城--江苏南通,围绕“纺织制品及纺纱技术”、“机织物结构特征与织造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物结构特征”、“面向人体监测的智能化服装的设计和应用”等课题进行理论学习,学员们前往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纤意坊直播生态中心、江苏富之岛美安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亲身体验从生产织造到产品呈现各环节的精湛技艺。
在理论学习部分,来自武汉纺织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法国里尔大学的三位知名教授聚焦纺纱、针织、机织、智能化服装等内容,带来了细致而前沿的知识分享,让学员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加速提升。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夏治刚以“纺织制品及纺纱技术”为主题,细致介绍了纺织品及普通纱加工技术、纺织品全生命周期检测技术;着重介绍了新型环锭纺纱、简约型低碳高速纺纱、集约型全流程智能纺纱等新型纺纱工艺,对比了负压集聚式紧密纺、气流包缠式环锭纺、缆型纺、扭妥纺、长丝复合纺的区别与特点,分析了短流程和超短流程高速技术难度,针对国产智能纺纱瓶颈,展望了国产智能核心装备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教授王越平就”机织物(梭织)和针织物的结构特征与织造技术”展开介绍。王教授对比分析了机织与针织的比较优势,针对两种织造工艺的规格参数、结构特征、加工技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指出高端针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将是未来针织发展核心方向。丰富的图片素材使大家对织物的变化形式及织物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简明的动画演绎让大家对织造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现场取材、互动探讨的授课方式时刻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课后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法国里尔大学国家高等纺织工程师学院特级教授曾宪奕以“面向人体监测的智能化服装的设计和应用”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智能穿戴服装有关设计、医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关键点,并以孕妇远程诊断的智能服装为案例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分析了智能纺织品和可穿戴系统的优缺点,并表示,未来需要提高信号质量、舒适度和美观度,形成开发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完善可穿戴系统、保持可持续性。
最后,学员们还参观了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纤意坊直播生态中心、江苏富之岛美安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实地一线了解这些企业在纺织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实践。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深入交流,学员们对纺织领域先进的生产工艺、科技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参观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纺织产业的活力与前景,激发了他们在纺织领域追求卓越的决心。这也进一步彰显了培养高素质纺织人才的培训班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