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27日,2025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以下简称纺织高训班)第五次课程在淮安举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靳高岭,淮安市洪泽区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加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华平,武汉纺织大学客座教授孙潇等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纺织前沿与AI应用
图 | 王华平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华平带来《纺织纤维发展前沿趋势》主题课程。他剖析了国际政治、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对我国化纤产业的影响:国际环保政策升级驱动绿色纤维与循环经济、智能纤维与物联网融合拓展应用场景;3D打印与纤维结构设计颠覆传统形态;消费升级驱动高端化与功能化纤维需求;区域经济分化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等。他认为,先进功能纤维的发展趋势已经从聚焦功能化与差异化,强调科技赋能与可持续发展,发展到深化绿色智能与场景创新。
当前,先进功能纤维要聚焦技术驱动、需求升级、绿色导向、跨界融合四大主线,形成功能从单一化到复合化创新、从材料制造到生态构建的递进式发展路径。进而,他从纤维材料的绿色化机遇、功能化发展、智能化突破三个方面介绍其创新成果和发展方向。例如,新型诱导降解剂解聚技术、微波等离子体高温快速炭化技术、生物降解纤维与可控降解纤维等低碳技术创新;舒适性与柔软亲肤纤维、保暖与抗紫外防护纤维、阻燃防护与产业用纤维、环境友好与绿色加工等高效成型与功能产品技术;通过构建以聚酯纤维为代表的数字孪生制造系统,突破人机、料、法、环、测互联互通、共享融合、系统集成等重大技术瓶颈问题的全流程智能制造。他展望,纤维材料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强调极致化,表现为纤维材料资源创新、性能极限、功能极限、智能极限以及流程再造等颠覆技术。
图 | 孙潇
武汉纺织大学客座教授孙潇带来《AI在企业中的运用》主题课程。他以AI对生活与工作的颠覆性影响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AI技术的演进阶段、人机协作的核心能力框架,以及AI模型作为“大脑”,代理模式、MCP(模型上下文协议)、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作为“身体”的智能体工作能力。通过实操演示,他生动展示了不同AI工具的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
他指出,无论是通过MCP、RPA,还是OpenAI最新的代理模式,核心目的都是将AI融入现实工作中。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掌握AI替代现有工作的方式,而在于确定应该用AI开展什么样的工作。无论是高效替代现有流程,还是突破员工能力瓶颈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对自身核心运作模式、流程和工作方式的理解与认知都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只有提升企业核心业务模式认知的精度与高度,企业才能在未来与AI智能体甚至AI人更好地协同工作。
课后,学员们围绕使用AI工具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孙潇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德智分享道:“AI时代已然来临,我们首先要主动拥抱并实践使用AI工具。这堂课让我深受启发——过去使用AI时,我常常在某个环节思路中断,但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我意识到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指令’的方式,将这些断裂的节点重新连接起来,最终整合出我们需要的完整成果。”
洪泽模式与战略思考
近年来,洪泽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千亿产业”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已形成“3+1”主导产业——纤维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战略性新兴产业。
图 | 王加祥
淮安市洪泽区委常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加祥介绍,当前,洪泽纤维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已形成以台华新材为链主的多品类、差异化锦纶材料产业链集群,以佩浦科技、三联新材料为链主的绿色再生、差异化涤纶材料产业链集群;以超美斯为链主的芳纶材料产业链集群。未来,洪泽将不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场景化升级,如深化与东华大学的合作,共建纤维材料中试中心,为企业提供覆盖全流程的中试服务;打造纤维材料检验检测中心、纺织产品功能性体验中心,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开发更多可感知的应用场景等,以完善的产业生态圈助力企业发展,共同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差异化纤维产业基地。
台华新材(江苏)有限公司由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台华新材绿色多功能锦纶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于2022年在洪泽成立。该项目总投资14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2万吨PA66差别化纤维、20万吨PA6差别化纤维、10万吨PA6再生差别化纤维、6亿米高档锦纶坯布面料和年染色20000万米(含后整理10000万米)高档功能性面料的生产能力。在台华新材办公室人员冯悦的带领下,学员们先后参观了企业展厅与生产车间,直观了解了企业发展历程、核心产品及智能化生产流程。例如,其打造了新一代高性能锦纶品牌PRUTAC,更舒适、更轻量、更强韧、更有型、颜色更饱满,为消费者提供了兼具功能性和亲肤感的服装原材料,并推出了化学法再生环保锦纶品牌PRUECO。
在江苏佩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纺织高训班9期学员王志鹏的讲解下,学员们深入了解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据介绍,佩浦集团通过物理法回收聚酯技术的突破,形成了“洗瓶-切片-纺丝”的再生聚酯全产业链,再生纤维的纯度和质量接近原生级别,满足国际品牌的严格要求。同时,卡乐纺项目可实现从废旧瓶子到再生涤纶色丝的全产业链生产,并可实现全产业链物理法熔体直纺,生产再生涤纶白丝和色丝。值得关注的是,其正全力攻关生物酶解PET技术,致力于突破纺织品“旧衣到新衣”的闭环循环瓶颈,构建行业领先的“纺织品到纺织品(T2T)”再生模式。此外,在佩浦集团品控部经理代新华的讲解下,学员们还详细了解了其纤维检测实验室的先进设备配置与质量管控体系。
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柔性生产+纤维超市”模式,通过差异化纤维的自主研发与柔性化供给,精准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三联新材料董事长、纺织高训班5期学员王健康介绍,其主要生产生物基纤维SORONA、非氨弹性纤维LTY/PBT、再生PBT、再生PBT/PET、弹力仿棉MTY、超中空/超吸排/超吸湿/暖感/凉感/微多孔/发热锁温/石墨烯/抗菌等功能性纤维、雪尼尔专用蒸纱、超细旦多孔纤维、阳离子纤维等产品。“我们与多个知名品牌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了从材料端到品牌端,品牌端连接市场需求端的新型商业模式。未来,我们将加大与品牌共研,成果共享。”王健康说。
在洪泽复合材料产业园,江苏洪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邓玉鸿介绍,产业园按照“基金+基地+产业服务”模式,坚持“一支产业基金、一个主导产业、一个产业研究院、一个龙头项目、一个创新服务平台”的“五个一”规划逻辑,构建从培植研发-中试-量产-检测-研发的产业闭环生态,探索打造招得进、孵得出、转得成的新材料科创之路——洪泽模式。“依托复合材料产业园,洪泽大力发展高端纤维新材料产业,并与纳川资本深度合作,旨在为科创型企业加速发展提供成长空间。”邓玉鸿介绍。
此外,学员们还前往位于淮安市金湖县的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交流。海科纤维专注再生三维涤纶短纤生产20余年,拥有四条年产18万吨的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线。其明星产品“海科云绒”是一款超细超柔的螺旋立体卷曲新纤维,凭借优异的性能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造芯。在此基础上,其引入石墨烯概念,先后开发出石墨烯云绒和石墨烯量子点云绒。在海科纤维总经理、纺织高训班8期学员李辰昊的带领下,学员们深入走访了清洗、前纺、后纺及成品等核心生产车间,通过实地观摩,系统掌握了再生纤维从原料处理到成品输出的全流程工艺细节。
“察觉,调整,提升,才能卓越。”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我们对纤维端的生产技术与产业逻辑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为后续业务协同奠定了专业基础,收获远超预期。同事,没家企业的发展理念与创新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引发了我们对自身企业战略升级的深度思考。”
下次课程,宁夏见!
— 本期学员名单 —
2026纺织高训班报名咨询
纺织高训班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北京服装学院等共同组织主办,自2015年开班至今,其已经形成从纺织原料到机械设备、从纤维生产到纱线织造、从面料研发到终端品牌的完整的产业链教育体系,成为纺织全产业链交流信息、提升技术、共享资源、展望趋势的大平台,对促进企业发展、推进纺织产业链的融合起到积极作用。
报名请联系: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翟 强 13810641818(微信同手机号)
张 杨 15810153299(微信同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