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0 03:55 分享到:
十五载匠心筑梦,一盛会智领未来!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圆满收官

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南通大学承办,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南通隆重召开。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下,本届年会以“学术+  创新+  产业+”为主题,并得到安徽工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嘉兴大学、江南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年会设置了1个主会场、20个分会场以及第五届纺织研究生论坛、论文墙报和纺织测试仪器与科研成果展示区。

20个分会场聚焦纺织及交叉领域前沿方向,全面覆盖科技、时尚、绿色、健康四大维度,分享各细分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针对行业及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分会场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现代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基地承办。东华大学王富军教授、王先锋教授主持会议。齐鲁工业大学吉兴香教授、东华大学顾伯洪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刘旭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映辉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张海滨教授、东华大学陈南梁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郑文秋讲师、香港理工大学郑子剑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维纳纤维素定向制备及产业化研究”“碳纤维纺织复合材料界面失效跨尺度研究”“纤维表界面修饰提升航空航天织物自润滑材料服役性能的研究”“多维碳材料限域催化镁储氢的机理与应用研究”“多相流:连接能源工程与纺织创新的交叉学科桥梁——从微观机理、仿生设计到数字智能”“纺织产业的技术创新及应用”“再生纤维素新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Building Wearables with Fibrous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的学术报告。

 

现代纺织技术论坛由江南大学承办。江南大学高卫东教授、丛洪莲教授主持会议。江南大学蒋高明教授、东华大学汪军教授、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郝霄鹏正高工、塔里木大学/江南大学卢雨正教授、苏州大学陈廷教授、中原工学院杨红英教授、武汉纺织大学李文斌教授、南通大学张伟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AI技术驱动纺织产业全链路变革与重塑”“环锭纺细纱机自动接头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粗纱机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环锭纺皮芯结构短纤纱成纱原理及产品”“基于计算智能的精梳毛纺纱线质量预测和纺纱参数反演”“从“眼见为实”到“数有所依”--纺织材料白度的客观评价研究”“高性能无机纤维编织过程力学损伤及成型技术研究”“新型有机抗菌熔喷非织造技术”的学术报告。

 

先进丝绸材料及低碳制造分会场由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丝绸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丝绸专业委员会、苏州市丝绸工程学会承办。苏州大学李刚教授、王卉副教授主持会议。复旦大学陈新教授、武汉大学邓红兵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孔祥东教授、苏州大学卢神州教授、广西科技大学林海涛教授、西南大学张同华教授、苏州大学王萍教授、广州医科大学谢茂彬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基于丝蛋白的生物医用材料”“生物质纤维材料及其功能化应用”“丝素蛋白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创新应用”“丝素蛋白材料用于药物传递的研究”“木薯蚕丝溶解方法的初步探究及其应用”“从蚕茧到智能传感:双介电层结构设计与多模态感知技术”“过渡金属负载蚕丝基碳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Green Light Volumetric Bioprinting of Silk-based (Bio)inks”的学术报告。

纺织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分会场由西安工程大学、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西安工程大学樊威教授、刘哲教授主持会议。香港理工大学王训该教授、东华大学乌婧教授、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姜纲文总经理、青岛大学倪延朋教授、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谢跃亭教授级高工、上海斑鸠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纤循新材料有限公司卢晗首席执行官、大连工业大学郑环达副教授、西安工程大学支超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纤维材料及纺织研究”“面向微塑料削减的新型环境友好聚合物材料设计与应用”“生物酶法再生技术引领循环经济新范式”“废旧混杂涤纶纺织品的化学循环与升级”“DT溶剂法酒店布草循环再利用技术及产业化”“涤棉杂纺物理法高值化利用实践”“纺织鞋服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废旧纺织品再生复合材料的环境领域创”的学术报告。

智能健康纺织及可穿戴技术分会场由香港理工大学兴国技术创新研究院、未来服装纺织科技研究中心承办。香港理工大学寿大华教授、王训该教授主持会议。香港中文大学张元亭教授、江南大学付少海教授、东华大学斯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胡新鹏博士、东华大学王黎明研究员、苏州大学张克勤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其冲研究员、中山大学吴嘉宁副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从可穿戴血压图(TAG)技术到个性化智能医生(Dr.PAI)系统”“智能防护隐身纺织材料的研制及应用技术”“核生化防护用功能纤维材料”“辐射/相变协同调温纤维膜及其热管理特性”“智能纺织品设计制备及其在大健康领域 的应用”“跨学科视角下超结构纺织品的辐射热调控与能量收集”“纤维状光电探测材料与器件”“仿生多介质粘附原理及应用”的学术报告。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分会场由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承办。浙江理工大学姚菊明教授、张先明教授主持会议。吉林大学韩奇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周小状博士、国防科技大学韩成副研究员、南京化纤集团李利红首席科学家、中国矿业大学王捧柱教授、浙江四兄绳业有限公司周家德首席技术官、北京化工大学李晓锋教授、浙江理工大学王红华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仿生设计与柔性制造”“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闭环回收”“高性能陶瓷纤维技术”“聚噁二唑功能化改性及其在成膜与发泡中的应用探索”“绳索行业纤维取代钢丝的回顾与展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HMPE)纤维技术在绳索研发与应用中的创新实践”“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导热复合材料”“溶液法制备连续碳纤维/聚芳醚酮树脂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制”的学术报告。

生物基纤维材料前沿技术论坛由生物基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马咏梅正高工、徐纪刚正高工主持会议。东华大学张耀鹏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胡晗副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王正祥教授级高工、南通大学董震教授、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周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伟副研究员、郑州大学刘民英教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崔华帅教授级高工分别为年会作题为“利用废旧棉织物和废弃农作物制备溶解浆及莱赛尔纤维”“生物基呋喃聚酯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推动生物基纤维材料的发展”“麻脱胶废水低成本利用新技术:固沙”“生物基合成纤维材料单体技术研发与应用进展”“生物基二元醇的中试与工业放大技术”“高温聚酰胺直接固相聚合技术及其在高性能纤维制造方面的应用前景”“医用可吸收纤维研究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安全防护用纺织装备及技术分会场由南通大学、海安南通大学高端纺织研究院、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产业用纺织品专业委员会承办。南通大学张伟教授、潘刚伟教授主持会议。日本信州大学金翼水教授、西南科技大学周元林教授、东华大学王先锋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夏治刚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朱曜峰教授、江南大学张典堂教授、日本信州大学朱春红副教授、南通大学刘其霞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Application of nanofibers in composite materials”“中子/伽马防护纤维及透气型防护服研制”“体域微气候安全防护纺织品”“面向极端防护的亲肤柔韧型玄武岩纤维卷芯复合面料”“电磁防护用吸波材料体系设计及其性能研究”“多功能编织复合材料与尖端防护”“用于传感的同轴湿法纺丝纤维研究”“高性能生化防护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的学术报告。

纺织未来技术分会场由天津工业大学纺织未来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纤维及纺织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学科交叉中心、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天津工业大学刘雍教授、陈利教授主持会议。清华大学伍晖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寿大华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王慧全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董凯研究员、南开大学梁嘉杰教授、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柔研究院郑伟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陈涛教授、天津工业大学郑柳春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超细纳米纤维的气纺丝制备”“AI驱动的未来穿戴技术”“可穿戴和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机电纤维材料与自供能可穿戴纺织”“多功能纤维与智能织物”“家纺&服装品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与展望”“合成生物技术在纺织材料单体生产中的应用”“新型聚酯纤维材料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纺织与材料交叉前沿科技分会场由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武汉纺织大学蔡光明教授、杨应奎教授主持会议。南开大学马儒军教授、武汉大学吴伟教授、陕西科技大学吕斌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周湘副教授、浙江大学许震副教授、福州大学赖跃坤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朱雨田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邢丹博士分别为年会作题为“柔性高效固态热管理系统”“织物基印刷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与应用”“面向寒冷气候的个人热管理棉织物”“基于类蛋白结构的高强韧人造蛛丝及其生物应用”“二维大分子构象与凝聚态调控——石墨烯纤维结构性能一体化”“仿生特殊浸润性先进功能滤料及多相分离应用”“纤维基柔性应变、压力传感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可用于高性能纺织品的可编织多功能玄武岩/棉复合纱线”的学术报告。

纺织生态染整技术分会场由绿色低碳纺织印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江南大学王强教授、东华大学冯雪凌研究员主持会议。清华大学袁金颖教授、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琪教授、东华大学冯雪凌研究员、原天祥集团王建平教授级高工、南京大学周庆教授、安徽工程大学王宗乾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胡毅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智能响应高分子的可控合成与功能应用”“光/电诱导发热变色织物研究及应用”“交变电场产生环境ROS及其漂白抗菌作用”“功能化生物质材料的绿色加工及其多场景可持续应用”“纺织供应链生态安全与环境可持续要求发展态势”“基于臭氧微纳气泡技术深度净化工业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低共熔溶剂驱动涤纶纤维的高效解聚与应用”“基于色彩与花型设计的柔性电致发光纺织品的制备及应用探索”的学术报告。

纺织品时尚设计与绿色制造分会场由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青岛大学田明伟教授、刘云教授主持会议。东华大学沈沉教授、西南大学蓝广芊教授、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灵丽总经理、芝诺科技有限公司朱天择首席执行官、江南大学牛犁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辛斌杰教授、南通大学李敏教授、青岛大学徐英俊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2026/2027年度亚欧(中国新疆)纺织品时尚流行趋势“纹”以载道”“基于仿生学原理创制高性能丝素生物材料”“AI+3D驱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产教融合创新路径探索”“天然微生物色素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应用”“AI时代纺织品的设计叙事重构”“生物质纤维构效关系功能化设计与产业应用”“仿生超光谱-红外兼容伪装纺织品材料”“面向绿色制造的莱赛尔功能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的学术报告。

纤维新材料与绿色数智加工技术分会场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承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辛斌杰教授、徐丽慧教授主持会议。东华大学王华平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简志伟教授、青岛大学许长海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刘凯旋教授、天津工业大学林童教授、苏州大学方剑教授、东华大学曾泳春教授、江南大学张丽平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聚酯纤维纺丝工程仿真与先进制造”“探讨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牛仔产品生产技术”“玄武岩纤维纺织加工性能研究”“服饰数字考古及三维数据库构建”“单向导液功能纺织品材料研究”“用于环境资源利用的纤维材料与结构”“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几何及功能构建”“可见-近红外伪装纺织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的学术报告。

高科技服装分会场由苏州大学、北京西格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苏州大学方剑教授、卢业虎教授主持会议。上海交通大学连之伟教授、东华大学王云仪教授、西安科技大学杨杰教授、苏州大学卢业虎教授、中国服装协会杜岩冰教授级高工、北京服装学院刘莉教授、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王俊胜研究员、苏州工学院陈百顺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 卧室环境下身体热舒适与睡眠”“服装防寒功能解析及功效评价方法”“高温环境身体热防护与舒适模拟研究”“人体-睡眠寝具界面热力学耦合研究及应用”“中国服装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 奥运高性能比赛服的科技创新”“基于功能纺织品的高性能消防员防护服装的研制”“户外功能产品的研发方向与趋势”的学术报告。

车用先进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分会场由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先进纤维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承办。浙江理工大学倪庆清教授、安徽工程大学邢剑副教授主持会议。东华大学丁彬教授、天津工业大学钱晓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祝颖丹研究员、江南大学刘庆生教授、旷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双全正高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昊副研究员、武汉纺织大学陈凤翔教授、安徽工程大学郑贤宏副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纳米纤维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创新应用”“复合纺粘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汽车工业用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纺织材料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聚乳酸纤维及其应用技术”“车用彩色碳纤维复合材料”“柔性压触觉传感器的仿生构筑及应用”的学术报告。

纺织品工效学评测与应用分会场由南通大学、北京安泰兄弟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刘雪强正高工、南通大学张成蛟副教授主持会议。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吴金辉教授级高工、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魏书涛高工、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吴建春高工、南通大学张成蛟副教授、原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李小银研究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刘太杰副研究员、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峰高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维建副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未来生物威胁防御对智能化纺织技术的需求与挑战”“仿生科技在功能性运动装备研发中的应用”“暖体假人在服装工效学评价中的应用”“基于松球效应的智能传热导湿纺织品设计”“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人机工效学运用研究”“微穿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测试与极端环境测试:探索与展望”“核设施人员安全防护技术与防护服装备研究”“飞机座舱高低温环境下人员安全评估及适航符合性验证”的学术报告。

智能与绿色纺织分会场由新疆大学、新疆智能与绿色纺织重点实验室承办。新疆大学夏鑫教授、东华大学游正伟教授主持会议。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天津大学廖孝剑教授、江南大学魏取福教授、东华大学游正伟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戚栋明教授、天津大学叶龙教授、新疆大学夏鑫教授、南开大学赵维强副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智能凝胶纤维”“智能热管理复合材料与结构设计”“基于液晶弹性的仿生智能材料”“共价交联弹性纤维可控构建及其应用”“高强稳贮型液体分散染料的设计、绿色制备与数智应用”“让电子器件“卷”起来:可拉伸光电高分子与未来穿戴”“面向力-电耦合的纤维电极结构构建及应用”“离子水凝胶从3D到1D的仿生设计、绿色制备以及智能应用”的学术报告。

健康与能源纤维产业化智造技术分会场由嘉兴大学、浙江省生物基健康功能纤维材料重点实验室承办。嘉兴大学闫建华教授、沈加加教授主持会议。浙江大学柏浩教授、复旦大学王兵杰研究员、吉林大学卢晓峰教授、东华大学侯成义研究员、东华大学罗维研究员、嘉兴大学闫建华教授、新疆理工学院李守柱教授、嘉兴大学马辉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仿生热控纤维与织物材料”“可穿戴电子织物的工程化探索”“面向能源电催化应用的纳米纤维可控构筑技术”“用于疼痛管理和组织修复电刺激柔性电子材料”“从高活性介孔粉体到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柔性陶瓷纳米纤维新能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硅溶胶静电纺丝规模化制备二氧化硅防火隔热纳米纤维产品”“假塑流型电子浆料的规模化丝网印刷及健康理疗应用”的学术报告。

功能纤维与织物的多维度应用创新分会场由大连工业大学承办。大连工业大学郭静教授、郑环达副教授主持会议。东华大学张清华教授、武汉纺织大学王栋教授、西安工程大学樊威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王春红教授、江南大学马丕波教授、东华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许福军教授、东华大学相恒学研究员、青岛大学田明伟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聚酰亚胺纤维及制品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智能纤维材料:自然与科技的融合”“智能纤维与织物在个体防护领域的应用探索”“麻纤维增强生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针织结构材料的前沿应用”“多级涂层高负载导电复合纱线及其多维功能织物开发”“熔融纺聚合物调温纤维材料及其热量管理应用”“可穿戴汗液传感电子织物及健康监测应用”的学术报告。

织物电子与纺织智造分会场由中原工学院承办。中原工学院任家智教授、黄鑫副教授主持会议。西安工程大学李鹏飞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李祥臣研究员、复旦大学陈培宁研究员、中原工学院陈东义教授、青岛大学夏东伟教授、中原工学院任家智教授、东华大学周其洪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向忠教授分别为年会作题为“生成式AI驱动的数码印花制造模式构建与路径探索”“高性能纤维材料在奥运备战的应用”“全柔性织物电子系统”“织物电极研究及关键问题”“‘健康中国’视域下的智能纺织品发展趋势”“纺纱技术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演进与未来展望”“纺织生产中机器人智能抓取系统研究与应用”“从制造到智造:纺织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的学术报告。

10月18日下午至10月19日同期举办第五届纺织研究生论坛,本次论坛由《纺织学报》编辑委员会承办,分为纺织服装专场、生态染整专场和纤维材料专场,江南大学马丕波教授、苏州大学卢业虎教授、青岛大学田明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董凯研究员、东华大学斯阳教授、南通大学潘刚伟教授、江南大学付少海教授、青岛大学许长海教授对研究生报告进行了点评和指导。最后,论坛发布了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优秀墙报和第五届纺织研究生论坛优秀口头报告。


第十五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设立了纺织测试仪器与科研成果展示区,以帮助纺织企业的产品项目和技术服务得到更多层次的展示和宣传、更广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自2011年以来,始终坚守追求卓越的高水平办会理念,已匠心打造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十五载,每一届均圆满落幕。历经十五年的深耕细作,年会的规模持续扩容,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的参与热情逐年攀升,会议内容也愈发兼具深度与广度。如今,它已成为纺织领域内高端跨界学术研讨、高层次创新人才嘉奖、优质科研成果展示的权威平台。面向未来,我们诚挚发出邀约,期待与您共赴第十六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之约——明年,让我们重返武汉,共襄盛举,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