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7 05:04 分享到:
智能应急与安全防护纺织材料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京举办

9月21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智能应急与安全防护纺织材料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沙龙活动由西安工程大学教授樊威担任执行主席,青岛大学教授徐英俊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樊威以“智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研发及应用”为题,聚焦热防护、核防护、生物防护、电磁防护四大核心领域,系统剖析了当前各类防护纺织品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与性能短板,并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为进一步探索智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和思路。与会青年科学家就防护材料的产业应用、当前需求、实际使用寿命等提问交流。东华大学斯阳作“安全与特种防护用功能纤维材料”报告,介绍了杀菌杀病毒纤维、高阻隔透湿化学防护材料、无铅核辐射防护纤维材料以及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热防护材料,并提出未来应从领域扩展、力学增强、多功能化、产业化等方面实现长远发展。与会青年科学家就气凝胶热防护材料的组合使用现状以及如何满足其实际应用需求等提问交流。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王宏阳以“消防员高适体个人防护技术装备研究”为题,分享了涵盖森林灭火防护手套、防护靴、防护服的适体优化研究,以及灭火防护服装的洗消效果评估,并介绍了产业推广情况。与会青年科学家就消防员人体数据采集、消防服洗消技术及评估标准等进行提问交流。

自由发言环节,青年科学家们围绕智能安全防护纺织品在实际应用中信号解耦与复杂工况适应问题、防护领域人工智能结合的实际应用与优化问题等展开热烈讨论,结合各自的研究专长,提出诸多创新性的见解。

与会青年科学家一致认为,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驱动下,智能应急与安全防护纺织材料应向智能化、多功能化、精准化、轻量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加速迈进,为消防应急、特种防护、航空航天等场景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未来需重点突破智能传感纤维开发、电磁屏蔽与红外隐身一体化、动态热湿防护装备优化等关键技术,并推动基于大数据的自适应环境响应型智能纺织材料以及防护材料可持续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保障国家公共安全与推动应急产业智能化注入核心动能。

会后,青年科学家们赴北京邦维高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考察,详细了解高性能防护新材料在国防军工、特种应急防护等关键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应用模式,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材料技术创新保障国家安全的认识与理解。